【牢记嘱托 砥砺奋进】《新安晚报》中国科大: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嫦娥”揽月,“墨子”升空,“天问”探火,“祖冲之号”“九章二号”量子计算原型机研制成功……近年来,中国科大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育人为本,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潜心立德树人,执着攻关创新,书写“科教报国”的动人篇章。 传承科教兴国锐意攻关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中国科大考察时强调,创新居于五大新发展理念之首,要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都很重视量子科技,他2016年来科大考察时,其中有一站就是在我们实验室。他勉励我们既要重视从0到1,无中生有的原始创新,也要重视博采众长、人有我优的集成创新,面向经济主战场去重视应用创新。”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长贺羽说,自己当时作为一名在校学生,听到总书记如此重视创新,如此重视科技工作,感到非常振奋,决心投身于量子技术的产业化和科学仪器的产业化中,为解决“卡脖子”问题贡献力量。 博士在读期间,贺羽创办国仪行云(合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联合创办了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致力于量子精密测量、量子计算等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先后研制并推出国内首台“脉冲式电子顺磁共振谱仪”、国际首台“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金刚石量子计算教学机”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多款产品。 中国科大物理学院教授荣星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大考察时的亲历者。在他看来,基础科研虽然通常很难直接对应到解决老百姓的“痛点”,但是它着眼于未来,让国家未来有多样性,“这是基础科研存在的意义,去解答一些终极的科学问题。” 这些年,荣星专注自主研发磁共振核心技术和装置,突破了西方对高功率微波器件的禁运限制,完成我国首套X波段和W波段脉冲顺磁共振谱仪的研制。相关谱仪已开展产业化,打破了国际厂商的长期垄断局面,目前用户包括中科院化学所、清华大学、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等科研院所。相关电子学硬件形成一系列指标国际领先的电子学器件产品,已经被国际同行(德国马普所和多特蒙德大学等)所使用。 近年来,中国科大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主导或参与了多项“大国重器”——“嫦娥”揽月,“墨子”升空,“天问”探火,“悟空”获取宇宙射线能谱精细结构,“奋斗者”遨游万米深海……多个科技创新“制高点”被中国科大人成功登顶。 2016年至今,中国科大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7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学校高质量学术成果实现不断涌现。截至2022年4月,中国科大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有43篇论文登上国际三大顶尖学术期刊(CNS)。学校主持完成的10项成果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其中“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位列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类成果首位…… 牢记嘱托建设一流大学培育一流人才 中国科大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瞄准“双一流”,学校成立“双一流”建设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监理委员会,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加快推进“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着力推进成果转化”五大建设任务,如期完成“双一流”建设周期目标。当前,学校将“双一流”建设方案与“十四五”规划有机贯通、一体推进,加快新一轮双一流建设。2017年,中国科大入选全国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1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是全国唯一一所“数理化天地生材”学科均入选的高校。 近年来,该校潜心打造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制定“六有”大学生培养方案,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推动“第二课堂”建设,改革学生评价,强化学生社团育人功能,制定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优化培养模式,加强大类教育和专业培养,完善培养方案,夯实数理基础;不断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首批建设未来技术学院,力学、计算机科学、天文学入选第二批拔尖计划2.0基地,全校现有8个拔尖计划2.0基地;成立创新创业学院,探索具有中国科大特色的高校双创教育之路。 2016年还是一名博士后研究员的李军配,在校期间就申请了20多项专利。他在中国科大读书时,导师经常告诉他实验室的研究要么上书架,要么上货架。“我希望我们的技术能上货架,让更多人受益,让大家的生活因为我们的技术变得更加美好。”如今已是浙江材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他在谈及自己创业的初衷时表示,他的公司使命就是去推动化学与材料的进步。 记者了解到,中国科大不断深化人才强校战略,建强一流人才梯队。学校充分利用各类人才政策,通过“墨子论坛”等多种形式,结合院士工作室、院士合作研究中心、大师讲席、客座(荣誉)教授、兼职教授等引智计划,持续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校工作。2016年以来,学校新增各类高层次人才不重复统计307人。现有高层次人才569人,占固定教职人数的39%。学校引育并重,深入实施“学术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青年创新促进会”“仲英青年学者”等支持计划,探索青年人才体系建设,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奋力建设国际一流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 在合肥市大蜀山西麓,一座以“X”为造型的楼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座寓意“探索未知”的建筑,就是中国科大先研院所在地。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观看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成果展示,合肥利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项目也在其中,属于新材料领域的重点展示项目之一。 “眼下,我们建设的世界首条呋喃二甲酸千吨级产业示范线进入最后调试阶段,预计今年6月正式投产。”4月21日,合肥利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徐海向记者介绍,该生产线将是世界上首条正式投入运行的呋喃二甲酸单体生产线。这些年,徐海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始终坚持原始创新、产业创新,推动生物基呋喃高分子材料产业快速发展。“我们的技术来源于中国科大生物质洁净能源重点实验室,采用绿色催化技术,以农林废弃物为原料,高效转化制备呋喃二甲酸这种新单体。”徐海介绍,目前,世界上只有极少数企业拥有这项技术。 近年来,中国科大先研院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奋力推进国际一流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建设。 中国科大先研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立足国内重大需求,潜心立德树人,执着攻关创新,着力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经过几年的努力,先研院形成了体制机制创新、高端人才集聚、创新成果丰硕的良好发展局面,朝着建成具有国际影响的高层次人才聚集中心、高科技产业孵化基地和成果研发基地、转化基地的目标稳步前进。 此外,中国科大先研院还启动建设院士等顶级科学家领衔的工程培育类实验室27个,累计建成应用工程技术中心19家,联合实验室66家;累计知识产权申请量413项;承担横向项目975项,金额5.15亿元;纵向项目累计1.09亿元。累计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3项,涉及35项院属知识产权以作价入股的方式实现转移转化;成果转化金额5511万元。 下一步,中国科大先研院将建成建设模式国际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管理制度现代化,成果培育与创新创业相结合,“政产学研用金”紧密结合的产业创新研究院;为安徽省创新型省份、合肥市“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科大硅谷”核心区规划建设及中国科大“双一流”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陈牧) 《新安晚报》(2022年4月23日 A03版) |